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2020-07-14 14:18
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
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一国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提供技术设备的战略性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的特征,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受到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出台政策积极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2013-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相关政策一览表
序号 |
文件名称 |
颁布单位 |
发布时间 |
有关内容 |
1 |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 |
工信部 |
2013年8月 |
到2018年,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 |
2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2015年5月 |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
3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67]号) |
国务院 |
2016年11月 |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G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
4 |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349号)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2016年12月 |
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攻克关键技术装备,提高质量和可靠性。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
5 |
《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2017年11月 |
到2020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布50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100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
6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2018年8月 |
指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
7 |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 |
2019年11月 |
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
上一页
上一页
相关资讯
相关下载